close

巴戎寺是吳哥眾多寺院中最為奇特的變形,相對於其他寺院的古典形式,日本的維護單位用了一個很西洋的形容詞「巴洛克」來說明巴戎寺的頭角崢嶸。

而那神祕的高棉微笑又是什麼?

 

巴戎Bayon之名來自於巴利文Vejayant (梵文Vaijayant) ,意指因陀羅(或稱帝釋天)Indra的天宮,此寺為其人世間的反照。

寺院由吳哥王朝的中興君主闍耶跋摩七世(Jayavraman VII)所建,此君統治吳哥期間改信大乘佛教,修建了很多寺院,而巴戎就是其中之一,也是吳哥王朝最後建立的國剎,所以在建築或雕刻上,此寺都有集大成之總結感。

有趣的是,寺院周圍的浮雕石刻出現了吳哥人的日常生活場景故事,有市場的買賣、摔角或武術競技等等。出生於中南半島的法國學者Bernard-Philippe Groslier認為,在巴戎,高棉工匠首度能順著自己的陰勢霹靂唇來動鑿子。« Pour la première fois les sculpteurs khmers purent laisser aller leur ciseau au gré de leur inspiration. »

而巴戎寺最著名的就屬那無所不在的四方巨大微笑之面,有人說這是闍耶跋摩七世的面容,有人說這是佛陀或觀音的化現。但整理一下這些資訊,既然此寺名為巴戎,為帝釋天天宮於人世的反照,那上面的面容造像會是觀音或佛陀嗎?

佛部、菩薩部、天部、君人,這些的區別很明顯,然而,究竟為何?......

IMG0077.JPG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J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