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古代的奇僧,常因其特異的行止,附會成某位佛菩薩的化身,留下許多神奇傳說,如五代十國時後梁的契此和尚之於彌勒佛;以及南北朝時南梁的寶誌和尚之於十一面觀音。

契此和尚又被稱為布袋和尚,他的故事可見於《宋高僧傳》的記載中,傳到日本後轉化為七福神之一的布袋。而寶誌和尚的故事在中國的文字紀載上也多處可見,如《南史》卷17《隱逸傳》中的《陶景弘傳》附屬的《寶誌傳》、《洛陽伽藍記》卷4等等。傳到日本後則入了日本古典文學《宇治拾遺物語》卷9中的《寶誌和尚畫像之事(宝誌和尚影の事)》,中日兩國關於寶誌的故事有高度的相似性,但說法稍有出入。《宇治拾遺物語》的故事中說:「中國皇帝命3位畫師為寶誌和尚作像,寶誌和尚在當Model給3人作畫時,突喊一聲暫停,說他要現出真面目給畫師作畫,然後就用雙手手指掰開額頭,頭殼內居然露出一個金光閃閃的菩薩像,其中一位畫師說是見到了十一面觀音,一位畫師則說是見到了聖觀音,這兩人便把他們所見畫下來呈給皇帝,皇帝聞之為之大驚。」...

京都西往寺的寶誌和尚像就是在傳達這故事中瞬間變臉的神奇時刻,木像的和尚面額部位裂開,露出其中的十一面觀音像,十足是個奇異的佛教故事造像。

西往寺的寶誌和尚像是平安時期的作品,原本屬於伊豆天嶺山(庭冷山)的平安時代古造像群之一,雕刻的方式有濃厚的東國色彩。後來在江戶時期移往京都西往寺。

此奇特的造像因用於羅蘭巴特書寫關於日本的一書《L'Empire des signes(符號的帝國)》日文版封面,而廣為人知。

日本當代藝術家村上隆在其2015~2016年於東京森美術館舉辦的五百羅漢展中,也由寶誌的傳奇中擷取要素,親自扮成裂額的羅漢而名噪一時。

此像目前由西往寺委託京都國立博物館典藏管理,2014年京都國立博物館平成知新館重新開幕後的雕刻首展,特別展出此像,親眼得見,大滿足。

20140913-kyouhaku-houshi02.jpg

arrow
arrow

    J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